大力推进建筑业现代化——访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
据有关部门测算,在我国建筑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中只有15%是依靠技术进步获得的,而在我国其他一些行业则达50%。建筑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就建筑业现代化的课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赖委员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建筑业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建筑业现代化道路,是建筑业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然而,我国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赖委员列举了建筑业目前的现状:一是总体规模虽大但经济效益不高。目前我国建筑业每年完成约1.5万亿元的工程量,堪称世界之最。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赢利情况不佳,资本金利润尚不到日本建筑公司的1/2;二是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不到2%,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不相称;三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超预算、设计施工质量低下造成的返工、工期拖延、管理不当等带来的损失与浪费惊人。
赖委员说,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筑业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因此,推进建筑业现代化的意义深远,效益巨大。赖委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超过5万亿元,其中由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完成的约占60~65%。据英国有关统计,建筑业现代化可减少成本30%,即使按10%计算,我国建筑业现代化可减少成本30%,每年的成本节约额也将达到1500亿元以上;其次,在未来几十年,我国每年至少要花费6000亿元用于建筑的维护维修。据日本的有关统计,作为建筑业现代化重要组成本分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系统,可以使这一数值降低20%以上,即使按10%计算,我国既有建筑每年的维护维修费用可节省600亿元以上。综合上述两方面,建筑业现代化潜在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达2000亿元以上。
赖委员说,大力推进建筑业现代化,将全面地解决建筑业标准化、建筑业工业化、建筑业信息化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有利于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破坏,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所以赖委员建议,要提高建筑业现代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综合协调,切实将建筑业现代化作为政府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将建筑业现代化纳入国家科技公关计划进行重点研究。赖委员强调,要注意发挥大、中型企业在推动建筑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并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建筑业现代化;加大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带动材料设备和劳务出口,切实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